1、繅藉五採、五就:繅藉,是圭的彩色襯墊。
2、內侍又以繅藉詣皇地 神位前,先設繅藉於地。
3、內侍又以繅藉詣皇地派裎磺埃先設繅藉於地。
4、繅藉光華,鼓鐘鏗鏘。
5、王之繅藉亦曰藉,所以尊王也。
6、此等諸侯皆用五採洌與繅藉異,似繅藉之上絢組,亦同五採也。
7、此等諸侯皆用五採罽,與繅藉異,似繅藉之上絢組,亦同五採也。
8、內侍先設繅藉於地。
9、服玉之飾,謂繅藉。
10、據絢組尺繅藉而言。
11、是亦名繅藉者也。
12、繅藉五採五就以朝日。
13、服飾,服玉之飾,謂繅藉。
14、又取繅藉置配位前。
15、內侍舉鎮圭授殿中監,內侍又以繅藉詣皇地 神位前,先設繅藉於地。
16、繅藉,以五採韋衣板,若奠玉,則以藉之。
17、藉,不據韋皮衣木板畫以五採之繅藉也。
18、白玉洁明雪,五絲相繅藉。
19、公侯伯繅藉三採,朱、白、蒼。
20、圭璧襲繅藉,山龍飾衣裳。
21、內侍舉鎮圭授殿中監,內侍又以繅藉詣皇地派裎磺埃先設繅藉於地。
22、將受朝,上公執桓圭九寸繅藉九寸,繅冕九寸。
23、此組系亦名繅藉,即上文反命之時,使者執圭垂繅,上介執璋屈繅。
24、釋曰:凡繅藉有二種,若以木為中 ,施五採三採者,此繅常有,不得雲無藉。
25、者,謂以五採就繅藉玉也。
26、繅藉,設幣於篚,置酌尊所。
27、諸子執谷璧五寸,繅藉五寸。
28、正義曰:禮,承玉之物名為繅藉。
29、內侍先設繅藉於地,禮儀使奏請跪奠鎮圭於繅藉,執大圭,俯伏,興;又奏請 大圭,跪。
30、引《曲禮》者,彼記人據此絢組尺為繅藉,不據韋皮衣木板畫以五採之繅藉也。
31、釋曰:凡繅藉有二種,若以木為中乾,施五採三採者,此繅常有,不得雲無藉。
32、釋曰:凡繅藉有二種,若以木為中唬施五採三採者,此繅常有,不得雲無藉。
33、禮》之言藻,其文雖多,《典瑞》、《大行人》、《聘禮》、《覲禮》皆單言繅,或雲繅藉,未有言繅率者。
34、內侍先設繅藉於地,禮儀使奏請跪奠鎮圭於繅藉,執大圭,俯伏,興;又奏請荽蠊紓跪。
35、再搢大圭,執鎮圭,奠於繅藉。
36、風雷東海起伏龍,繅藉圜丘薦蒼璧。
37、記、絰帶記、繅藉記、捍決記是也。
38、王執鎮圭,繅藉五採、五就,以朝日。
39、周禮 春官 典瑞】繅藉五採五就以朝日。
40、先朝繅藉為圭璧,近世摧殘用斧斤。
41、王 大圭,執鎮圭,繅藉五採五就以朝日(繅有五採文,所以薦玉。
42、王荽蠊紓執鎮圭,繅藉五採五就以朝日(繅有五採文,所以薦玉。
43、彼據繅藉用三採,先朱,次白,下倉。
44、者,謂繅藉在玉,若人之衣服之飾也。
45、上公之禮,執桓圭九寸,繅藉九寸。
46、王晉大圭,執鎮圭,繅藉五採五就以朝曰(繅有五採文,所以薦玉。
47、內侍先設繅藉於地,禮儀使奏請跪奠鎮圭於繅席,執大圭,亻免伏,興。
48、王晉大圭,執鎮圭,繅藉五採五就以朝日。
49、子執 璧,男執蒲璧,皆五寸,繅藉五寸。
50、周禮》:王 大圭,執鎮圭,繅藉五採五就以朝日。
51、座,置玉於繅藉,設幣於篚,置酌尊所。
52、諸侯之禮,執信圭七寸,繅藉七寸。
53、王搢大圭,執鎮圭,繅藉五採五就以朝日。
54、繅,即繅藉,與玉大小相稱的墊板,其外面畫飾有色彩(參見《春官 典瑞》第2節注。
55、內侍舉鎮圭繅藉,以鎮圭殿中監,以授有司。
56、釋曰:上文繅藉,尊卑不同,此之組系,尊卑一等。
57、若然,未奠之時,於廟門外,上介授時,已有繅藉矣。
58、對圭笏的配件即所謂的繅藉作出了等級規定。
59、神位前,北向,奠鎮圭於繅藉,執大圭,俯伏,興。
60、王搢大珪,執鎮珪,繅藉五採五就,以朝日。
61、王晉大圭,執鎮奎,繅藉五採五就,以朝日。
62、者寶而脆,今以繅藉薦之,是其重慎也。
63、內侍取鎮圭授殿中監,又取繅藉置配位前。
64、玉必有繅藉,以韋衣木牌承玉而加絢組之系。
65、內侍舉鎮圭、繅藉,以鎮圭授殿中監,以授有司。
66、天子冕而執鎮圭,尺有二寸,繅藉尺有二寸。
67、侯執信圭,伯執躬圭,七寸,繅藉七寸。
68、絢以薦玉,以組以約圭,二者皆謂之繅藉。
69、又何必繅藉玉帛然後為禮,筍虡鏞鼓然後為樂乎?
70、奠鎮圭於繅藉,奠幣奉俎,宮架豐安之樂作。
71、候作樂饋食畢,再搢大圭,執鎮圭,奠於繅藉。
72、繅藉,則內玉之貞剛,而以柔順藉焉;五採,則備德之文;五就,則成德之事。
73、周禮 典瑞:王搢大圭,執鎮圭,繅藉五採五就以朝日。
74、繅藉五採,即云五就,則一採一匝為一就。
75、天子的繅藉必須用五種顏色構成一組,共用五組。
76、內侍舉鎮圭授殿中監,又以繅藉詣次室,先設於地。
77、知三正去玄黃、二正朱綠者,皆依《聘禮記》繅藉而言。
78、周禮 春官 典瑞】王晉大圭執鎮圭,繅藉五採五就。
79、將受朝,上公執桓珪九寸,繅藉九寸,袞冕九章。
80、設其服飾:王晉大圭,執鎮圭,繅藉五採五就,以朝日。
81、以蒲越,加褥座,置璧於繅藉,設幣於篚,置酌尊所。
82、禮神蒼璧置於繅藉,青幣設於篚,正位之幣加燎玉,置尊所。
83、禮儀使奏請跪,奠鎮圭於繅藉,執大圭,俯伏,興;又奏請 大圭,跪。
84、又制約圭繅藉長尺,上玄下絳,為地五採五就,因以為飾。
85、席以槁秸,加褥座,置璧於繅藉,設幣於篚,置酌尊所。
86、執鎮圭,詣上帝神位前,北向,奠鎮圭於繅藉,執大圭,俯伏,興。
87、繅藉就是穿掛在圭笏上面的絲繩或襯墊,這樣做既美觀又能保證玉器的安全。
88、西向;席以蒲越,加褥座,置璧於繅藉,設幣於篚,置酌尊所。
89、所以薦玉重慎者,玉者寶而脆,今以繅藉薦之,是其重慎也。
90、於繅藉,執大圭,俯伏,興,搢圭跪,三上香,奠玉幣,執圭,俯伏,興,再拜。
91、疏】律即上公九命,繅藉九寸,冕服九章,建常九斿之等,是也。
92、案向來所註,皆以韋版繅藉解之者,鄭意以承玉及系玉二者,所據雖異,所用相將,又同名為繅,是以和合解之。
93、皇帝搢大圭,執鎮圭,詣上帝神位前,北向,奠鎮圭於繅藉,執大圭,俯伏,興。
94、北向跪,奠鎮圭於繅藉,執大圭跪,三上香,執瓚裸地,奠瓚,奉幣。
95、禮,天子搢大圭、執鎮圭,繅藉五採五就,以春分朝日、秋分夕月,拜日於東門之外。
96、至神座前,北向跪,奠鎮圭於繅藉,執大圭跪,三上香,執瓚 地,奠瓚,捧幣。
97、用五種顏色依次繞繅藉而畫之,畫五圈,備五彩,是為一就,即一匝。
98、子執縠璧,男執蒲璧,皆五寸,繅藉五寸,毳冕五章,建常五斿,繁纓五就。
99、至神座前,北向跪,奠鎮圭於繅藉,執大圭跪,三上香,執瓚虻兀奠瓚,捧幣。
100、配位神座,壇上東方,西向;席以蒲越,加褥座,置璧於繅藉,設幣於篚,置酌尊所。
101、至神坐前,北向跪,奠鎮圭於繅藉,執大圭跪,三上香,執瓚祼地,奠瓚,奉幣。
102、晨祼之時,皇帝先搢大圭,上香、祼鬯、復位,候作樂饋食畢,再搢大圭,執鎮圭,奠於繅藉。
103、至神坐前,北向跪,奠鎮圭於繅藉,執大圭跪,三上香,執瓚裸地,奠瓚,奉幣。
104、晨稞之時,皇帝先搢大圭,上香、稞鬯、復位,候作樂饋食畢,再搢大圭,執鎮圭,奠於繅藉。
105、侯執信珪,伯執躬珪,七寸,繅藉七寸,鷩冕七章,建常七斿,繁纓七就。
106、周禮》於《掌次》之次, 、案,於《典瑞》之大圭、鎮圭、繅藉,言朝日而已,則夕月之禮又殺乎此也。
107、釋曰:此解侯氏入門右,奠圭,釋於地時,當以繅藉承之,元損一字乃釋於地。
108、皇地-神座,壇上稍東,北方,南向;席以藁秸,加褥座,置玉於繅藉,設幣於篚,置酌尊所。
109、又言:「晨稞之時,皇帝先搢大圭,上香、稞鬯、復位,候作樂饋食畢,再搢大圭,執鎮圭,奠於繅藉。
110、皇地祇神座,壇上稍東,北方,南向;席以藁秸,加褥座,置玉於繅藉,設幣於篚,置酌尊所。
111、皇地祗神座,壇上稍東,北方,南向;席以槁秸,加褥座,置玉於繅藉,設幣於篚,置酌尊所。
112、諸子執谷璧,五寸,繅藉五寸,冕服五章,建常五斿,樊纓五就,貳車五乘,介五人,禮五牢。
113、典瑞,掌玉瑞玉器之藏,辨其名物,與其用事,設其服飾:王晉大圭,執鎮圭,繅藉五採五就,以朝日;公執桓圭,侯執信圭,伯執躬圭,繅皆三採三就;子執谷璧,男執蒲璧,繅皆二採再就;以朝覲宗遇會同於王。
114、禮,天子搢大圭、執鎮圭,繅藉五採五就,以春分朝日,秋分夕月,拜日於東門之外,然則夕月在西門之外也。
115、禮儀使前導皇帝還版位,登歌樂作,內侍舉鎮圭、繅藉,以鎮圭授殿中監,以授有司,皇帝降階,樂止。
116、上得此喜,乃命宣示百官,則禮臣錦薦、色組、繅藉十襲,備極於崇奉,遂以是歲冬至御大慶殿受圭。
117、禮,天子搢大圭,執鎮圭,繅藉五採五就,以春分朝日,秋分夕月,拜日於東門外,然則夕月在西門之外也。
118、上得此喜,乃命宣示百官,則禮臣錦薦、色組、繅藉十襲,備極於崇奉,遂以是歲冬至御大慶殿受圭。
119、詳定所又言大圭中必之制,請制薦玉繅藉,以木為幹,廣袤如玉,以韋衣之,韋上畫五採文,前後垂之。
120、上公之禮,執恆圭九寸,繅藉九寸,冕服九章,建常九斿,樊纓九就,貳車九乘,介九人,禮九牢。
121、諸侯之禮,執信圭七寸,繅藉七寸,冕服七章,建常七斿,樊纓七就,貳車七乘,介七人,禮七牢。
122、帝荽蠊紓執鎮圭進,帝神農氏位前,北向立,跪奠鎮圭於繅藉,執大圭,興,莨紓跪,奠幣,執圭,興。
123、今之鎮圭無此二物,請制薦玉繅藉,以木板為中 ,廣袤如其玉,然後用韋衣之,乃於韋上畫五採文,前後垂之。
124、諸子執谷璧五寸,繅藉五寸,冕服五章,建常五旒,樊纓五就,貳車五乘,介五人,禮五牢,其朝位賓主之間五十步。
125、太史令、郊祀令各公服,率其屬公升設昊天上帝神座於壇上,北方,南向;席以藁秸,加褥座,置璧於繅藉,設幣於篚,置酌尊所。
126、殿中監進鎮圭,《嘉安》樂作,詣上帝神坐前,北向跪,奠鎮圭於繅藉,執大圭,俯伏,興,搢圭跪,三上香,奠玉幣,執圭,俯伏,興,再拜。
127、太史令、郊祀令各公服,率其屬公升設昊天上帝神座於壇上,北方,南向;席以槁秸,加褥座,置璧於繅藉,設幣於篚,置酌尊所。
128、上公之禮,執桓圭九寸,繅藉九寸,冕服九章,建常九斿,樊纓九就,貳車九乘,介九人,禮九牢,其朝位賓主之間九十步。
129、案:《大行人》雲上公之禮:執桓圭九寸,繅藉九寸,冕服九章,建常樊纓九就,貳車九乘,介九人,禮九牢;其朝位,賓主之間九十步。
130、諸侯之禮,執信圭七寸,繅藉七寸,冕服七章,建常七斿,樊纓七就,貳車七乘,介七人,禮七牢,其朝位賓主之間七十步。
131、案:《大行人》雲上公之禮:執桓圭九寸,繅藉九寸,冕服九章,建常九斿,樊纓九就,貳車九乘,介九人,禮九牢;其朝位,賓主之間九十步。
132、雖所成僅即冕服記、爵弁服記、朝服記、玄端記、深衣記、中衣裼衣襦褶之屬記、冕弁服記、冠衰記、括發免記、絰帶記、繅藉記、捍決記是也。
133、侯執信圭七寸,繅藉七寸,冕服七章,建常樊纓七就,貳車七乘,介七人,禮七牢,朝位賓主之 七十步,立當前疾(謂駟馬車轅前胡下柱地者。
134、天子冕而執鎮圭,尺有二寸,繅藉尺有二寸,荽蠊紓乘大路,建大常十有二旒,樊纓十有二就,貳車十有二乘,帥諸侯而朝日於東郊,所以教尊尊也。
用「繅席」造句,繅席例句76條
1 莞席 繅席 次席 蒲席 熊席。2 繅席畫純 繅席,據鄭 注 是用蒲蒻 一種較細弱的蒲草 編的席,上有五彩圖案,故名繅席。3 每位在繅席上。4 內侍先設繅席於地,禮儀使奏請跪奠鎮圭於繅席。5 皮褥於繅席上。6 昨席筵紛純,加繅席畫純。7 昨席筦筵紛純,加繅席畫純。8 昨席,莞筵紛純,加繅席 畫純。...
用「繅車」造句,繅車例句160條
1 後手搖繅車為腳踏繅車淘汰。2 繅車及繅法,各處知之。3 從 蠶織圖 來看,當時使用的是南繅車和生繅工藝,這種繅車是目前所見的最早的腳踏繅車。4 在元代,繅車出現南北兩種型別,從圖中來看,北繅車車架較低,絲的導程較南繅車短,可繅雙股絲,而南繅車只能繅單股絲,但這兩種繅車的原理基本相同。5 她原以為...
用「人言藉藉」造句,人言藉藉例句103條
1 不免人言藉藉。2 人言藉藉,何容秘密?3 人言藉藉,不足據也。4 鬧得都下皆聞,人言藉藉。5 已而長安人言藉藉。6 省中人言藉藉,多浮游無根之談。7 關係,正在人言藉藉中土崩瓦解。8 政界複雜,人言藉藉,你分明是授人以柄呵。9 卿保全,奈人言藉藉 不可不防。10 事已彰明較著,人言藉藉,何用秘密...